香港科技大学:高考成绩不是唯一考虑因素(四)
香港科技大学邹枳榆老师和两位优秀的学生代表做客“2013全国重点高校招生访谈”畅聊2013年香港科技大学的招生计划以及科技大学的发展。
教育:现在孩子的自主性还是比原来好了很多,我们报完专业后会有一个面试的过程,能不能描绘一下你们第一年去港科大的时候在当地的情况,会不会有点陌生?和你们之前在高中不太一样吧。
宋舒然:肯定有很多挑战,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语言,进入学校上的第一堂是数学课,全部是用英语,内容是大概回顾我们高中的知识,知识上我是懂的,但真的是听不懂,因为很多专业术语什么的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,像我们参考高考,不会跟你讲专业上的用词,在这方面我还是适应了蛮长时间的,还有就是在生活里,你需要懂粤语,这样会方便很多,也是在我第一年时比较大的挑战。
教育:后来你还是经过自己的实践适应了一些?
宋舒然:对,我是觉得像我们这样的年纪还是挺能融入进去的,能够提高自己,第一年我的语言提高很多。
教育:你呢?
吴乔洁:一开始我进学校不会觉得有太大障碍。
宋舒然:对,她英语很好的。
吴乔洁:因为我高中的时候学校氛围也是比较开放,或是这样的氛围,从融入的角度上还可以,当时比较大的挑战是同学要独立生活,基本都不在家,住在学校宿舍和新的同学一起,另一方面,第一年到科大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机会,学习、社团活动,如何从这里面选择适合自己、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活动,很愿意参与。
教育:吴乔洁和宋舒然都提到了内地生在香港适应的问题,邹老师,咱们学校会给她们一段时间的辅导吗?
邹枳榆:其实所有新进来的学生,包括本地生、海外生和内地生,我们都有一系列的迎新活动,针对非本地生,有比较特别的适应上的问题,我们有特别针对性的讲座,我们常常强调的是,除了你离开家去另外一个国家念书,另外一个比较大的事情就是从中学跳到大学,有一个环境的适应,那个适应不分来自内地还是本地,也要适应这个问题。
在中学里面,你每天上学都是跟同班同学一起,有一个老师说做什么不做什么,明天要考试,文戏了没有,会有这种情况,到了大学突然间就有了很大的灵活性,很多事情都需要他们自己做主,而且大学会提供很多机会,机会真的很多,但他们要学会挑,哪些机会对你来说很重要,对他来说不重要,所以他们自己要平衡,有些事情上可能要找教授去聊,其它事情要找朋友聊,了解得多一点,我觉得这是从高中到大学学生一定要适应的地方,把那个事情掌握得好了,人生就业规划就会比较容易做。
教育:这方面的辅导还是非常有必要的,两位同学既然是内地生源,有没有跟你们的同龄人聊过他们在内地上大学的经验?他们觉得在内地上大学是什么样的状况,有意思吗?因为我是在内地上的。
宋舒然:我们在内地跟同学聊,我印象里,内地还是有班级的概念,经常会组织班级必须参加的活动,在香港科技可能没有班级的概念,不会有些活动必须要你去,但有很多活动会逼你去,如果你不去可能什么活动都没有,可以很清闲,因为我们的课表空档是很多的,我印象中,我刚到大学的第一个感觉忽然好轻松啊,好多空闲时间,但如果你不是主动参与社交活动,不主动参与学校给你提供的机会,你可能就会失去很多机会,虽然香港给你提供了很多机会,但你要主动,因为没有人会逼你。
教育:当你们全身心投入以后会不会觉得其实比高中还累呢?
吴乔洁:是的。学习是一方面,其实学习压力第一年的时候还可以,不是很重,都是简单的、入门的课程,后来学习上的压力也是挺大的,宋舒然刚才说了,我们都会主动参与很多活动,参与这些活动也是需要很大精力的。另外,对商学院同学来说会有就业考虑,从大二、大三就要考虑这方面,做一些准备,工科理科的同学就要准备出国读书深造,做一些研究方面的工作,帮教授做项目什么的。
教育:刚才宋舒然有介绍,港科大其实没有班级的概念,平时你们上课是和同修这个专业的同学一起上吗?
宋舒然:其实我们选课非常自由,虽然上工科但也可以上商学院的课,你的圈子可以很大,可以跨很多专业,但也可以很小,因为你只跟他上一门课,不会天天见到他。
吴乔洁:但科大其实是要求商院的同学至少要修一门工院和理院的课,所以大家还是有见面机会,去了解其它学院是怎样的情况。
教育:你们寝室也是不同专业的学生住在一起吗?
吴乔洁:那个完全不会按专业分,大家随便分配的。
教育:今天上午有另外一个大学过来做访谈,刚好提到了寝室文化生活的情况,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刚好可以交流一下,你是工学院的可以学到理学院的知识,这种情况还是蛮好的。
宋舒然:我的室友是商学院的一个学妹,我们还都不是一届的,我印象中有很多编程方面的问题她会来问我,这个星期我修了一门微观经济的入门课,对商学院的人来说非常容易,但我学的有点痛苦,所以请教了她很多。
本文来源:教育频道综合
责任编辑:
王晓易_NE0011
1
2
3
4
5
6